查看原文
其他

比较中美小学作业,我们该如何给孩子“减负“?

楼夷 BetterReadKids 2022-11-14


文 | 楼夷


去年初,我们全家随赴美访学的先生来到加州。我家老大朵拉进入当地一所小学的Kindergarten班级入读。当年夏天,我们回国之后,朵拉在家门口的一所公立小学入读一年级。这给了我近距离观察中美小学教育差异的机会。


对于家长来说,要比较中美教育,最直观的就是作业了。不比不知道——中美作业之间不仅相差巨大,而且这差异和我之前的想象完全不同。


作业量:中国小学比美国小学少


赴美之前,我觉得美国小学作业肯定比中国少。都说美国是快乐教育,既然如此,孩子放学后就应该几乎没有作业,尽兴去玩就行了。但朵拉入学的第一个月,我的看法就完全变了。


朵拉的作业分为每天的家庭作业,每周作业和每月作业。


表面上看,孩子很少有每天的书面作业,但是每周老师都会发给我们一张列有8个单词的表格,要求家长帮助孩子复习,做到会写、会念。此外,每周孩子还要围绕一个字母做一份作品:写出这个字母的大小写、包含字母的单词,并且把这个单词画成图画。


最多的一份是当月作业表,密密麻麻多达15项。其中既有和社会科学、历史、自然相关的讨论题和观察题,也有单词拼写、算术等讲究重复训练的题目,还有读书和阅读理解作业。尤其是数学作业,每个月都是厚厚的一大叠练习题。


我不由感叹:难道我到了一个假的美国?


当然,一个学校肯定不能代表美国整体的小学教育,一定也有学校布置很少的家庭作业。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:在中国很多城市,5岁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,美国的同龄小朋友已经在小学里了(美国的公立Kindergarten 教育设立在小学)。


而当美国的幼儿园已经开始教授英语和数学时,北京公立幼儿园的大班为了“去小学化”,是不许教授学业知识的。


到2017年下半年我们回国,朵拉进入我家附近的一所公立小学上一年级。看到了她的家庭作业,我觉得更加意外——因为朵拉在中国小学的作业居然比她在美国的要少得多。


每天的语文作业是抄写两三个字,每字一行;数学作业我从来没见过,因为在学校都完成了;英文作业直接在App上做,完成起来又快又容易。


每天朵拉花20到30分钟就可以做完书面作业了——这凸显出教委“减负”政策的效果。不仅作业量少,而且很多作业只是老师的“建议”。也就是说,家长不做、不签名也没有关系。


有时候妈妈群里有人心疼孩子作业多或者抱怨陪作业的痛苦,我便扔出朵拉在美国的每月作业表,群里立刻安静了。


中美学校相同之处就是鼓励阅读。


两所学校都是给一张阅读表,让孩子填写书名和读书日期,由家长签字,填满单子就可以获得文具等奖励。不同的是,美国学校还要求我们注册在线分级阅读Raz Kids的账号,每天朗读、做阅读理解。中国没有这样的要求,但需要双语阅读——每天读中文书阅读20分钟,听读英文书20分钟。


是否综合考察孩子的能力


具体到作业的内容和形式,两者相差就太大了。最大的差别是,美国小学非常强调动用孩子的多感官来完成作业,恨不得所有作业都和绘画、手工挂钩。


一方面是为了让练习显得更有趣。


比如春节的时候,老师做了一个字母连线的游戏:如果把26个字母按照顺序连起来,就变成一条龙。最有意思的是一封邀请家长参观教室的通知书。这个通知书的文字由虚线构成,学生好像描红一样地把信描了一遍,再回家带给父母。我想,这大概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写字是有很大用处的吧。


另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。


以数学为例,朵拉在美小学GK阶段的题目就以应用题为主,首先就培养了阅读能力。又比如在美国国庆节前夕,朵拉有一个作业是在马路上数美国国旗和加州旗帜的数量。如果说前面的数学加阅读是小菜一碟,那么这个爱国主义教育还捎带上了数学,的确有趣多了。


我印象最深刻的作业是字母书,就是前面说到的画单词。


每天早课有5分钟的Show & Tell活动,每个同学轮流上前展示自己的画,给大家解释这个单词的意思。老师会把这张纸收集在一个文件夹里,随着作业越积越多,就变成了一本同学们自创的字母书。这些字母书都放在篮子里,供同学们课间休息的时候翻阅。就这么一个字母,孩子们又写又画又说,最后齐心协力做成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,既是学习又可用于复习,一举多得。


而朵拉在国内的作业就比较中规中矩了,基本上是单项练习。数学就是运算题,语文就是抄写生字和做考卷,英语就是听写和单词学习。尽管习题形式也日益丰富活泼,但都局限于自己的科目,很少跨界。


家长是监督员还是帮助孩子思考


近来,描述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种种痛苦的段子在网上流传。其实在美国陪孩子做作业可能比在中国要累的多。


在中国小学,老师一般会要求低年级的孩子家长监督孩子做完并签字。低年级的课内作业相对简单,有的家长或者孩子追求书写和作业的准确程度,可能要花两个小时。但是对于我这样要求不高的家长来说,只需要在孩子旁边做自己的事情,20分钟就可以签字了。


当然,中国家长在课外班的参与程度是美国不能比的。就最普遍的奥数而言,不少家长除了接送,还要先自己学,把知识嚼烂了吐出来喂给孩子。但如果像我家,既不送孩子去学奥数,也没什么吹拉弹唱兴趣班的话,日子会好过很多。


但是在美国我就混不过去了。


因为朵拉的当月作业有大量的讨论和研究题,涉及美国历史、社交能力、科学等多个学科,都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。比如科学题,让孩子出门观察昆虫,给父母介绍昆虫长什么样;观察周围事物存在哪些不同的结构;扔一个大球,一个小球,比较谁下落的速度比较快。


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呀!可是为了孩子的作业不得不去查资料、和孩子讨论、陪她一起学一起做。


最难忘的一份作业是用环保材料做一个机器人。我们全家到外面捡废纸、树枝、丢弃的家具等等,奋战一整天,做了一个超大的机器人。


总之,美国爸妈的工作绝不仅仅是签字和陪同,也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再确认,而是需要引导孩子讨论、思考、观察以及行动。在引导父母全面参与,帮助孩子成长方面,我认为美国老师做得更周全。


教学理念和体制的差异


总之,中美教育的差别并不是简单的素质和应试之分,而是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不同。美国小学作业完全体现了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,希望让孩子爱上学习。而中国小学主要是在减负政策下减少绝对的作业量。


具体到作业内容和形式,其实和教育体制有重大关系。


美国小学实行的是包干制——通常一个教室(或班级)只有一个主课老师。这个老师会教英语、数学、体育、美术等多门课程,教室就是老师的办公室。


这样的制度下,老师因为不能深入学习和研究某个学科,也会影响该学科的教学。但硬币的另一方面是,老师在教学上拥有相当大的自由度,尤其是在融合各种课程进行教学。所以,通过一项作业同时锻炼孩子多项学科能力,也是自然的选择了。


同时,老师因为时间和能力有限,会借力家长来辅助教学。因为老师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设计作业,也赋予家长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来帮助孩子。


而在国内,由于教育体制和理念的差异,作业布置就很不一样。老师都是专注于某个领域,也因此作业都局限于自己的科目,很少跨界。至于对家长的要求则相对简单——主要是监督,通过拍照或者签字画押,来监督孩子把作业完成。


近年来,“减负”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趋势。老师和学校往往被视为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。其实,布置作业的远不止是老师。教委和其他部门出于各种活动的需要,也会通过学校布置各种文艺作业。这些运动式的任务往往由班主任紧急下达,其总量也不少。


作业的内容、形式和总量只是中国式教育机制和理念的一个缩影。最近,为了整顿超纲学习,教委掀起了整顿培训机构和课外竞赛的风暴,而减少作业量的指令更是年年下达。


然而,简单粗暴地命令学校减少作业量是不是对孩子最有帮助的呢?我倒是觉得,要真正整顿超纲学习,与其对培训机构下手,不如从选拔机制着手。要真正解放学生,只减少做作业量远不够科学合理。


试试解放老师,给老师更多的自由和发挥空间,也许会带来不同的变化。


【本文首发于FT中文网,同时在作者自己的公众号刊登。谢绝转载。】


扫码关注BetterReadKids




相关文章

中美学校比较:决定小朋友幸福感的三大因素

什么是建立终身阅读习惯的真正推手?(文末有福利)

如何把孩子的新年计划变成双方的共赢?

如何打造性价比最高的亲子游?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